面试热点预测:微博问政考验
背景材料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由博客演变而来的网络新媒体,用户可以用不同的客户端、移动通讯设备登录微博网站,随时随地发送每条通常在140字之内的即时短信息。目前,国内几大门户网站都已推出微博服务。
微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宠儿,更是网络问政的利器。2010年,从方舟子被袭到提问广州亚运,从曝光常德抢尸到“我爸是李刚”造句运动,在一件又一件热点议题中,微博都显示出强大的网络信息放大功能。就在3个月前,深陷拆迁之困的江西宜黄县钟家九妹,还不知道一种叫“微博”的东西会改变她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就在近一个月前,一条“悬赏寻尸全城通缉”的消息出现在“厦门警方在线”的微博里引起网民强烈关注,民警通过网友提供的线索,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开始使用微博,增强了微博问政的力度和广度。和红火的网络与博客一样,当微博得到网民的追捧、一呼百应之际,也对政府的决策、沟通、处置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一次次社会热点事件被微博传播放大,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干部越来越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开始用不同方式尝试利用微博听取民意、汇集民智。2010年2月,广东开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此后,河北公安微博群、济南公安微博群等相继浮出水面。8月1日,北京公安正式开通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后,20天内访问量突破210万人次,“粉丝”近5万人。各地公安机关的微博在2010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微博并不“微”,这个其实很强大的网络舆论工具在2010年以爆炸性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媒介,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点评
微博问政:力不“微”、势不“薄”
微博即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屡屡产生力不“微”、势不“薄”的问政力度。政府执政能力在微博考验中得到提升。
微博问政对政府来说,是考验,但同时也是大幅度提高治理水平的机会。通过网络改变传统思维,进而改变党委、政府的工作方式,还有很大的潜力。政府应当将网络问政视为解决百姓问题、改变干部作风的平台和手段,比方说开听证会的同时,积极在网上征求意见,看看微博的反应,肯定收获的信息更全面、更真实。
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像公安系统这样的敏感部门都纷纷开微博回应网民问政,本身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如果说前两年中国的网络问政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那么今年网络问政的广度和形式应该说有了相当明显的推进。
期待微博问政走得更稳、更远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是微博问政的巨大推动力。网民“贾梦雨”说,在现代社会中,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网友们用各种手段参与到声势浩大的网络问政行动中,充分体现公众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政府更注重倾听民情民意,决策过程中人民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顺畅。由于传统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的某些不足,体制内信息流动不畅,而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开放性非常适合充当政府与民众交流的补充渠道,微博会继续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网络仅仅是一个“前台”,有效回应微博问政的挑战,需要政府在人、财、物的调配和行政运行机制方面做出相当大改善的努力,要适应网络的透明快速,我们的反应机制要更灵活更透明,这对政府运作系统的改革提出更高新要求。
此外,“微博问政”要注意情绪化和偏激化表达问题。微博因其表达平台的自由性、信息发布的简短性,使得民众表达更为直接,反映的情绪更为外露。这种情绪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尤其在对待公权和政府管理问题上,激烈的言论甚至“网络谣言”的散布,会对官民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沉默的大多数”可能导致真实民意被忽略;言辞激烈的“少数民意”可能被放大;特别是通过商业化专业化发帖、删帖,可能形成的虚假民意等等。
一方面政府要高度关注微博问政的影响力,时刻关注技术发展新动向及舆情发展新走向,充分发挥微博在推动民众参政议政、加强政府与民众交流方面的平台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对“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保持清醒认识,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安徽省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面试试题集选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由博客演变而来的网络新媒体,用户可以用不同的客户端、移动通讯设备登录微博网站,随时随地发送每条通常在140字之内的即时短信息。目前,国内几大门户网站都已推出微博服务。
微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宠儿,更是网络问政的利器。2010年,从方舟子被袭到提问广州亚运,从曝光常德抢尸到“我爸是李刚”造句运动,在一件又一件热点议题中,微博都显示出强大的网络信息放大功能。就在3个月前,深陷拆迁之困的江西宜黄县钟家九妹,还不知道一种叫“微博”的东西会改变她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就在近一个月前,一条“悬赏寻尸全城通缉”的消息出现在“厦门警方在线”的微博里引起网民强烈关注,民警通过网友提供的线索,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开始使用微博,增强了微博问政的力度和广度。和红火的网络与博客一样,当微博得到网民的追捧、一呼百应之际,也对政府的决策、沟通、处置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一次次社会热点事件被微博传播放大,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干部越来越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开始用不同方式尝试利用微博听取民意、汇集民智。2010年2月,广东开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此后,河北公安微博群、济南公安微博群等相继浮出水面。8月1日,北京公安正式开通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后,20天内访问量突破210万人次,“粉丝”近5万人。各地公安机关的微博在2010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微博并不“微”,这个其实很强大的网络舆论工具在2010年以爆炸性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媒介,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点评
微博问政:力不“微”、势不“薄”
微博即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屡屡产生力不“微”、势不“薄”的问政力度。政府执政能力在微博考验中得到提升。
微博问政对政府来说,是考验,但同时也是大幅度提高治理水平的机会。通过网络改变传统思维,进而改变党委、政府的工作方式,还有很大的潜力。政府应当将网络问政视为解决百姓问题、改变干部作风的平台和手段,比方说开听证会的同时,积极在网上征求意见,看看微博的反应,肯定收获的信息更全面、更真实。
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像公安系统这样的敏感部门都纷纷开微博回应网民问政,本身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如果说前两年中国的网络问政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那么今年网络问政的广度和形式应该说有了相当明显的推进。
期待微博问政走得更稳、更远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是微博问政的巨大推动力。网民“贾梦雨”说,在现代社会中,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网友们用各种手段参与到声势浩大的网络问政行动中,充分体现公众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政府更注重倾听民情民意,决策过程中人民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顺畅。由于传统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的某些不足,体制内信息流动不畅,而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开放性非常适合充当政府与民众交流的补充渠道,微博会继续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网络仅仅是一个“前台”,有效回应微博问政的挑战,需要政府在人、财、物的调配和行政运行机制方面做出相当大改善的努力,要适应网络的透明快速,我们的反应机制要更灵活更透明,这对政府运作系统的改革提出更高新要求。
此外,“微博问政”要注意情绪化和偏激化表达问题。微博因其表达平台的自由性、信息发布的简短性,使得民众表达更为直接,反映的情绪更为外露。这种情绪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尤其在对待公权和政府管理问题上,激烈的言论甚至“网络谣言”的散布,会对官民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沉默的大多数”可能导致真实民意被忽略;言辞激烈的“少数民意”可能被放大;特别是通过商业化专业化发帖、删帖,可能形成的虚假民意等等。
一方面政府要高度关注微博问政的影响力,时刻关注技术发展新动向及舆情发展新走向,充分发挥微博在推动民众参政议政、加强政府与民众交流方面的平台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对“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保持清醒认识,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安徽省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面试试题集选
点击分享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