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行测技巧:自然常识高频考点汇总
自然常识在政法干警考试的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已多次出现,是一个重要考点。自然常识主要考查自然现象、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知识点较为繁杂,要求考生平时多学习、多积累。为方便考生复习,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在此为考生梳理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中可能涉及到的自然常识,以供考生参考。同时考生也可结合2012年安徽政法干警考试推荐教材备考。
真题再现
【例题1】 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
B.我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
C.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D.2008汶川地震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
【解析】:本题答案为A。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越小。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答案选A。
【例题2】 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日、月食的成因只与日、地、月三个天体的几何位置有关
B.日食与月食都是自然现象,所以它们是不可能准确预报的
C.当月相是朔的时候就一定会发生日食
D.如果日食带在我国经过,肯定是东部的居民先看到
【解析】:本题答案为A。日食与月食是可以准确预报的,B项错误;当月相是朔时并不必然会发生日食现象,C项错误;由于月球是由西向东运行,所以它的影子也是沿同一方向运行,所以西部的居民比东部的居民先看到日食,D项错误。
自然常识高频考点汇总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赤潮:近年来,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现象,也不像“黑潮”那样是海流运动,而是海洋中一种红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繁殖的生物现象。大量涌进海洋中的废水、废渣以及经大气交换进入海洋的物质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属于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剧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红装”。
流星雨: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迸发出来,并散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辐射点是一种透视效果,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征。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
太阳风暴:这是一种称为“太阳黑子”的天文现象。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剧烈爆发活动,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些危害。
极光现象:当太阳放射出来的大量带电微粒射向地球时,受到地球南、北磁极的吸引,纷纷向南、北极地区涌入,所以,极光就集中出现于南、北极地区。
树木指向: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即是南方。
震前征兆:地震前,动物会烦躁不安。大量老鼠白天在外活动,猫、狗等因为恐慌狂吠大叫,大量鱼跃出水面,大批青蛙、蟾蜍上岸活动,家畜没有食欲,家里出现大量蟑螂、蚂蚁,牛、马不进圈,鸽子、野鸭不回巢,冬天蛇不冬眠出洞乱爬。
滑坡征兆:山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分已饱和,斜坡的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这些都是山泥倾泻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逆温现象:由于地球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降低,每升高一公里,温度就要降低6℃左右。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该大气层被称为逆温层。所以才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出现。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亮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海鸥识天气:海鸥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如果海鸥贴近海面飞行,那么未来的天气将是晴好的;如果它们沿着海边徘徊,那么天气将会逐渐变坏;如果海鸥离开水面,高高飞翔,成群结队地从大海远处飞向海边,或者成群的海鸥聚集在沙滩上或岩石缝里,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公务员常识备考:历史文化知识点
真题再现
【例题1】 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
B.我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
C.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D.2008汶川地震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
【解析】:本题答案为A。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越小。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答案选A。
【例题2】 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日、月食的成因只与日、地、月三个天体的几何位置有关
B.日食与月食都是自然现象,所以它们是不可能准确预报的
C.当月相是朔的时候就一定会发生日食
D.如果日食带在我国经过,肯定是东部的居民先看到
【解析】:本题答案为A。日食与月食是可以准确预报的,B项错误;当月相是朔时并不必然会发生日食现象,C项错误;由于月球是由西向东运行,所以它的影子也是沿同一方向运行,所以西部的居民比东部的居民先看到日食,D项错误。
自然常识高频考点汇总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赤潮:近年来,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现象,也不像“黑潮”那样是海流运动,而是海洋中一种红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繁殖的生物现象。大量涌进海洋中的废水、废渣以及经大气交换进入海洋的物质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属于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剧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红装”。
流星雨: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迸发出来,并散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辐射点是一种透视效果,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征。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
太阳风暴:这是一种称为“太阳黑子”的天文现象。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剧烈爆发活动,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些危害。
极光现象:当太阳放射出来的大量带电微粒射向地球时,受到地球南、北磁极的吸引,纷纷向南、北极地区涌入,所以,极光就集中出现于南、北极地区。
树木指向: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即是南方。
震前征兆:地震前,动物会烦躁不安。大量老鼠白天在外活动,猫、狗等因为恐慌狂吠大叫,大量鱼跃出水面,大批青蛙、蟾蜍上岸活动,家畜没有食欲,家里出现大量蟑螂、蚂蚁,牛、马不进圈,鸽子、野鸭不回巢,冬天蛇不冬眠出洞乱爬。
滑坡征兆:山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分已饱和,斜坡的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这些都是山泥倾泻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逆温现象:由于地球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降低,每升高一公里,温度就要降低6℃左右。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该大气层被称为逆温层。所以才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出现。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亮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海鸥识天气:海鸥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如果海鸥贴近海面飞行,那么未来的天气将是晴好的;如果它们沿着海边徘徊,那么天气将会逐渐变坏;如果海鸥离开水面,高高飞翔,成群结队地从大海远处飞向海边,或者成群的海鸥聚集在沙滩上或岩石缝里,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公务员常识备考:历史文化知识点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