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2)
某省2003年,第一产业就业劳动力1961.93万人,比上年减少72.11万人,占53.1%;第二产业就业790.68万人,增加33.42万人,占21.4%;第三产业就业942.17万人,增加88.95万人,占25.5%。
据工商部门统计,2003年新开业的私营企业2.06万户,投资者人数4.43万人,其中,原为下岗职工的0.97万人,占投资者的21.9%;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17.46万户,从业人员36.76万人。两项合计41.19万人,占就业人数的1.11%。
1998年开始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国有经济单位中的富余人员出现大规模分流,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减少较快。2003年,由于某省加强了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大力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好地实行主辅分离、辅业转制政策,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尽量减少了推向社会的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减幅明显趋缓。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401.64万人,比2002年减少了8.95万人,减少2.18%,减幅分别比2000年、2001年低了1.64个和4.58个百分点,与2002年基本持平。与此同时,全年私营企业达5.65万家,个体工商户94.04万户,个体工商户、私营经济就业人员491.05万人,占就业总量的13.3%,比上年增加106.55万人,增加27.7%。
根据原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省2003年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B.老百姓的创业精神增强,自主就业增加
C.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减幅趋缓,国有经济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D.2003年新开业的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小于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的就业人数
2003年第一产业就业所占的比重比去年( )。
A.下降了2.1个百分点
B.下降了2.7个百分点
C.上升了0.6个百分点
D.上升了2.1个百分点
2003年就业面临巨大压力,推测2003年对下列哪一领域就业的影响最大?(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三大产业受到影响的程度大致相同
2003年,原有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比2002年增长了( )。
A.27.7%
B.17.0%
C.10.7%
D.13.3%
从以上资料推测,下列哪项措施对改善该省就业形势作用不大?( )
A.提高劳动者素质
B.重点发展社会服务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
C.优化经济环境,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和大中型企业
D.大力推行非全日制、季节工、短期工等弹性就业形式
1.1.答案:
解析:
A选项,由材料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及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人员变动可知该省2003年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A项正确;
B选项,由该省新开业的私营企业数可知老百姓的创业精神增强,自主就业增加,B项正确;
C选项,由“1998年开始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国有经济单位中的富余人员出现大规模分流”可知国有经济不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C项错误;
D选项,,2003年新开业的私营企业2.06万户,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17.46万户,故新开业的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小于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的就业人数,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解析:
1.3.答案:
解析:
根据第三产业就业新增人数为88.95万人,为三大产业之首,得2003年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最大,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
解析:
2003年新开业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为41.19万人, 2003年个体工商户、私营经济就业人员比上年增加106.55万人,增加27.7%。则2003年原有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就业人员所占比例为(106.55-41.19)÷106.55×100%≈(107-41)÷107≈62%,则原有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比2002年增长了62%×27.7%≈60%×30%≈18%,故正确答案为B。
1.5.答案:
解析:
A选项,结合实际可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改善该省就业形势;
B选项,由材料第一段第一、二、三产业的人员变化知重点发展社会服务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有助于改善就业形势;
C选项,国家已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其结果是大量国有经济单位的富余人员大规模分流,所以优化经济环境,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和大中型企业对改善该省的就业形势作用不大;
D选项,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实际可知大力推行非全日制、季节工、短期工等弹性就业形式可减缓就业压力,增加就业人数,改善该省的就业形势。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