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2)
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然而天下比较重要的一些事故,往往在你冷不防的时候出现。史学家或社会学家,会用逻辑来证明,偶发的事故实在是酝酿已久的结果。但没有这种分析头脑的大众,总觉得世界上真有魔术棒似的东西在指挥着,每件新事故都像从天而降,教人无论悲喜都有些措手不及。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有这情形。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爱玲作品的问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一个特例
B.在文艺园地里奇花异卉的出现是不能用科学和逻辑来解释的
C.大众对于张爱玲作品问世的感觉是太突兀、太奇迹
D.张爱玲作品的问世并不是偶然的,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家丑问题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并非不亮出来就不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该不该亮,而是有了家丑到底想不想真正解决。不亮,问题不仅存在,而且还有恶化成不治之症的可能。亮了,正是显示出有解决问题的把握和能力,是一种信心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彻底根治的希望。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遮盖“家丑”就是欲盖弥彰
B.尽可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C.有足够的把握后再把问题亮出来
D.负面新闻可以取得正面效果
A.气象学家的职责是预测降水
B.低压峰总是向着高压峰方向移动
C.降水不一定需要低压峰的出现
D.某些降水的预测是基于高、低压峰的一般反应
>根据这段文字,对“文化”理解最准群的一项是( )
A.种族成员共有的行为习惯
B.改造自我及其种族的能力
C.可以模仿和传承的行为模式
D.与遗传基因无关的行为模式
>几乎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潜在价值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果充分实现了自我,那么他肯定比现在更强。这等于说,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在贬值前提下发挥着自己价值的。
>符合上面这段话意思的是( )。
A.绝大多数人不满意自己的人生价值
B.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着信心
C.人生价值被低估是普遍的
D.人一生的价值是相对的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材料“史家或社会学家,会用逻辑来证明,偶发的事故实在是酝酿已久的结果”说明是可以用科学和逻辑来解释“文艺园地里奇花异卉的出现”,选项B理解不正确。
>从“>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可知,>张爱玲作品的问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一个特例>,A项正确。>从材料“>没有这种分析头脑的大众……措手不及”和“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有这情形>”,可以得出>大众对于张爱玲作品问世的感觉是太突兀、太奇迹>,C项正确。>从“>用逻辑来证明……酝酿已久的结果>”可以得出>张爱玲作品的问世并不是偶然的,存在一定的必然性,>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段用“不亮”和“亮了”两种情况作比较,说明要敢于亮出家丑,“亮了……让人们看到了彻底根治的希望”,即曝光家丑可以获得正面效果,D项表述正确。
A项“欲盖弥彰”是指想要掩盖事实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与文意不符,故排除。B、C两项的说法在文段中找不到依据,故也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解析: 阅读文段,可知气象学家是通过观察高压峰和低压锋相向移动来预测降水,且这种预测不一定完全准确,所以D项的表述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4.答案:
解析: 这是一道词语理解题。先找到文化在文中的位置。在首句上,接下来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谈的是个体文化传承影响小,一个谈的是从人类学到的东西难以改变原有的种族。故我们全面概括,即为C。
5.答案:
解析:
根据提问“符合”可知该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最后一句“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在贬值前提下发挥着自己价值的”可知,每个人都有潜在价值可以发挥,而每个人也都相信这一点,自然会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所不满,A项正确。虽然知道有潜在价值可以发挥,但是如何发挥仍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着信心”无法体现,排除B项。C选项“被低估”文中并未提及,而是“自己认为”,D项论述没有依据,文中没有谈到任何的“相对”性,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