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7)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它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造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3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19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44%到1989年的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l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到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不到全部出口的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1.1.
根据作者的观点,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
A.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B.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1.2.
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
A.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形成了技术壁垒
D.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1.3.
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1.4.
下列说法,文章中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B.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D.知识的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1.5.
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B.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C.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D.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篆刻欣赏是一种综合美的艺术享受。篆刻创作中,不论哪种风格,都必须通过“篆法”、“章法”、“刀法”来表现。
欣赏篆刻作品,首先要看“篆法”。篆法是三法中的基础。历来印章均以篆为宗,故治印章必先精通篆法,用字要有出处,变化须合六书,切忌生编滥造或任意增减。那些颇有成就的篆刻家,并非都是古文学家,但必须搞清楚文字的源流、演变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使篆字“丰神流动,[a]”,以达到古人所说的“有轻有重,有屈有伸,有俯有仰,有去有来,有粗有细,有强有弱,有疏有密”,[b]的境地。
其次是欣赏“章法”。章法是三法中的重点。章法是复杂多变的,只有多看、多摹、多揣摸,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方能进一步门庭,[c]。篆刻章法应以秦汉古印为准绳,精通六书八体。一字有一字的章法,全章有全章的章法。尽管方寸间字有多寡,文有朱白,印有大小,笔画有疏密、增损、参差、平衡、呼应、挪让、轻重、离合、方圆、巧拙等,应当全局考虑,是方寸印章“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通而不悖”。欲臻章法之妙,就要符合美的规律,或寻工整端庄的风格,或求参差古朴的情趣。
2.1.“以篆为宗”中的“篆”指的是( )。
A.篆刻
B.篆法
C.篆字
D.书法
2.2.[a]、[b]处恰当的措辞是( )。
A.庄重典雅 出神入化
B.出神入化 庄重典雅
C.尽逞其妙 随心所欲
D.随心所欲 尽逞其妙
2.3.[c]处恰当的措辞是( )。
A.十分添春色
B.春色添十分
C.添十分春色
D.添春色十分
2.4.第三段应该删掉的词语是( )。
A.尽管
B.等
C.应
D.或
2.5.第三段使用有误的词语是( )。
A.循序渐进
B.准绳
C.臻
D.寻
生物柴油一直被誉为是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可能的解决办法。目前大部分采用生物柴油的车辆使用的都是经过再加工的食用油,这种生物柴油的原材料非常昂贵,而且也很稀缺,因此很难进行大规模商业生产。如果生物柴油想对现实生活产生不可磨灭的真正影响,它就必须直接来源于植物。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生产价格低廉的植物生物柴油的化学过程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最近通过大肠杆菌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细菌可能是把植物成功转变成生物柴油的关键。利用植物切实可行地生产生物柴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还没有用植物大规模生产这种燃料的可行方法。大肠杆菌能把植物糖分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一种与肥皂类似的化学物质,是一种行得通的燃料的好前体。但是科学家还不确定这种细菌是否具有可供大规模生产的足够的化学“能力”。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想看一看大肠杆菌在把糖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方面是否存在理论上的“限制”,例如这种细菌是否有能力将常规植物转变为“燃料”。相关研究报告称,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研究人员表示:“好消息是大肠杆菌制造脂肪酸衍生物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超强能力,它能以极高的速度把糖转变成燃料。 ”
但是这一过程受到细菌的严密控制,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大肠杆菌。科研小组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并在实验室环境下隔离了产生脂肪酸衍生物的分子机制。他们说:“ 我们想弄明白是什么限制了大肠杆菌处理糖的能力。我们正在询问的这个问题就像是什么限制汽车的速度达到每小时150英里的问题 。”
我们发现,大肠杆菌限制脂肪酸洐生物产生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阻止这种物质对它造成伤害。它采取的“防御措施”非常有效,但是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如何能让这种细菌产生更多脂肪酸衍生物。如果研究取得成功,生物柴油将会突然从一个传奇转变成切实可行的商用燃料。
3.1.
目前以食用油为原材料的生物柴油很难大规模生产,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的认可度不高
B.生产技术尚不成熟
C.原材料昂贵而稀缺
D.无法用于现有车型
3.2.
根据本文,下列最可能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材料的是( )。
A.植物
B.细菌
C.脂肪酸衍生物
D.石油
3.3.
本文第2段中画线部分“这个问题”指的是( )。
A.大肠杆菌是否具有制造脂肪酸衍生物的超强能力B.大肠杆菌能否以极高的速度把糖转变成燃料
C.大肠杆菌能否将常规植物转变成燃料
D.大肠杆菌把糖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在理论上是否可行3.4.
第3段中画线部分意在说明( )。
A.目前尚不明确哪些因素会制约大肠杆菌处理糖的能力B.目前的技术条件很难让大肠杆菌产生更多的脂肪酸衍生物C.生物柴油在为汽车提供动力方面很难达到石油的水平D.将植物生物柴油变成商用燃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3.5.
根据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植物糖分转变成的脂肪酸衍生物就是生物柴油B.大肠杆菌生存环境对脂肪酸衍生物分子生成机制有影响C.细菌分解糖分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脂肪酸衍生物D.目前生物柴油的商用生产尚处于研究阶段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它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造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3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19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44%到1989年的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l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到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不到全部出口的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4.1.根据作者的观点,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
A.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B.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4.2.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
A.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形成了技术壁垒
D.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4.3.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4.4.下列说法,文章中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B.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D.知识的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4.5.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B.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C.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D.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五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5.1.
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5.2.
“未发现具有已接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生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5.3.
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 )。
①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②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③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④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⑤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①③
B.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5.4.
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
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5.5.
下列说法符合愿意的是( )。
A.美国科学家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来自地球外的文明的讯号B.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所以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讯号,就可能用这个波长C.37个讯号中所有的都很强烈
D.至今已发现有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前三段构成总—分结构,先提出知识经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接着二、三两段分述挑战来自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另一个是“自身准备的不足”。由表递进的关系词“更”可知,后者是挑战的主要来源,故选D。
A、B项内容是挑战来自“知识”,并非主要来源;C项“制度问题”并不是文章提到的知识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来源。
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 A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六段提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根据上下文可知,发达国家注重的是知识经济,而我国的“传统产业”是工业化经济。由此可知,后半句话就是工业化经济与知识经济相比的弊端,A项正确。
B项是知识经济和工业化经济都会遇到的问题;C项是知识经济的弊端;D项不是工业化经济的弊端,而是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第三段“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可知,B项内容正确。
A、C、D三项都不是从对待机遇的角度应采取的应对方法,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中说知识经济的发展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并不是说知识经济具有负面效应,所以B项“负面效应”表述错误。
A项可以第二段关于“知识”这一要素的阐释中推出;文章第二段用保罗·罗默的话即引出C项的内容;由文章第二段最后托夫勒的一句话可以推出D项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
1.5.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的后三段主要谈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D项内容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同义替换,故选D。
A项“广大沿海地区”的表述将范围扩大,文中提到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某些城市”;B项“只有西部地区”表述错误,文章说的是“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并没提具体是哪些地区;C项属于主观臆断,文章只提到东部某些地区有新型经济,并没有说只有东部有新兴经济,而西部没有。
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C
解析:
“历来印章均以篆为宗,故治印章必先精通篆法,用字要有出处”,可以看出“篆”是用来书写篆字。因此,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A
解析:
文段中“只有这样方能使篆字“丰神流动,[a]”,中有一个“,”表示并列,可以看出[a]的意思与“丰神流动”的意思相近,丰神流动的意思是蕴籍古雅,所以填庄重典雅比较合适;“以达到古人所说的“有轻有重,有屈有伸,有俯有仰,有去有来,有粗有细,有强有弱,有疏有密”,[b]的境地”,体现了一种绝妙的境界。因此,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C
解析:
根据语法和语序原则,应该是“添十分春色”。因此,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 A
解析:
“尽管方寸间字有多寡,文有朱白,印有大小,笔画有疏密、增损、参差、平衡、呼应、挪让、轻重、离合、方圆、巧拙等,应当全局考虑,是方寸印章“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通而不悖””,文段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转折的语气,而是一种客观的陈述,“尽管”一词在文段中显得有些多余,应该删除。因此,正确答案为A。
2.5.答案: D
解析:
文中“寻”为“寻找”之意,“寻找风格”属于搭配不当,可改为“体现工整端庄的风格”,所以“寻”用在此处不合适。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第一段中“这种生物柴油的原料非常昂贵,而且也很稀缺,因此很难进行大规模商业生产”可知其原因是原材料非常昂贵并且稀缺,C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不是以食用油为原材料的生物柴油难以大规模生产的原因,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2.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一段后半部分“如果生物柴油……必须直接来源于植物……生产价格低廉的植物生物柴油的化学过程很快就会变成现实”,可知植物最有可能成为生物柴油的原材料。A项表述正确。
根据文章第2段开头的“这些细菌可能是植物成功转变成生物柴油的关键”可知,细菌在制成生物柴油的过程中是起帮助、催化作用的;C项的“脂肪酸衍生物”是“燃料的好前体”,是由生物制成的一种物质,而不是生物柴油的原材料。D项显然错误,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3.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词句理解题。
定位原文,根据“他们想看一看大肠杆菌在把糖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方面是否存在理论上的限制,例如这种细菌是否有能力将常规植物转变为燃料……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可知,“这个问题”指代的是“例如”之后的内容,即“大肠杆菌能否将常规植物转变成燃料”。C项表述正确。
如果指代“例如”之前,那么应是“大肠杆菌在把糖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在理论上是受限制的”,与后文逻辑矛盾。
故正确答案为C。
3.4.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语句理解题。
画线部分的第一句话说明了科研小组目前想要弄清楚的问题,即“什么限制了大肠杆菌处理糖的能力”,后一句是借助一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前面的内容。结合第三段首句“这一过程受到细菌的严密控制,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大肠杆菌”,由此可知目前尚不明确那些能够限制大肠杆菌处理能力的因素,A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B、C项在文中并未提及;D项中“可望而不可即”表述不当,同时也不是画线句子想要表明的意思,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5.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细节理解题。
D项表述正确,由文章最后一句“如果研究取得成功,生物柴油将会突然从一个传奇变成切实可行的商用燃料”可以推断得出。
A项错误,由文章第二段中的“大肠杆菌能把植物糖分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一种与肥皂类似的化学物质,是一种行得通的燃料的好前体”可知,脂肪酸衍生物并不是生物柴油,只是一种“燃料前体”。B项为强干扰项,其中“大肠杆菌的生存环境”在文段中没有提到,第三段只是提到“在实验室的环境下进行观察研究”,是否存在影响文段没有给出确定的信息。C项错误,由第二段开头的“这种细菌可能……”可知C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正确答案为D。
4.1.答案: D
解析: 文章前三段构成总—分结构,先提出知识经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接着二、三两段分述挑战来自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另一个是“自身准备的不足”。由表递进的关系词“更”可知,递进后面是重点,即后者是挑战的主要来源。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4.2.答案: A
解析: 文章第六段提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根据上下文可知,发达国家注重的是知识经济,而我国的“传统产业”是工业化经济。由此可知,后半句话就是工业化经济与知识经济相比的弊端。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4.3.答案: B
解析: 由文章第三段“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可知,B项内容正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4.4.答案: B
解析: 阅读全文,可知文章讨论的话题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并不是说知识经济本身具有负面效应,所以B选项中的“负面效应”的表述是错误的,是原文中没有提到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项可以第二段关于“知识”这一要素的阐释中推出;文章第二段用保罗·罗默的话即引出C项的内容;由文章第二段最后托夫勒的一句话可以推出D项内容4.5.答案: D
解析: 文章的后三段主要谈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D项内容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同义替换。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5.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里分析词语指代的能力。
>有材料原文“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定位材料可知“两次和三次”所指在前,根据关键词“分别”可知应对应波长为“21厘米和10.5厘米”电波,故C项正确。A、B、D项中“分阶段”、“分片”、“时间长短”材料中均未提及,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5.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境中句子理解的能力。
由前面语境可知“已接收到讯号”,提取材料主干得知“至今还未发现电波源”,综合来看,即已经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匹配的电波源,故选B。A选项,既然有讯号就一定有电波源,故不选;C、D选项与语境不符,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5.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是对这37个讯号的关键描述,由材料可推出>③⑤正确>。>④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与材料不符,材料中为“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故C、D项不选;>①并非描述这37个讯号,主体不符,故不选。由此,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5.4.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标题选择的能力。
材料第一段用疑问引入要谈论的对象,即是否有地球外文明;第二段、第三段介绍了美国学者搜集讯号的过程并论述为什么又筛选出37个讯号;最后一段说明这37个讯号的重要意义,材料整体用这37个讯号来论述可能存在星球外文明的观点,但并没有确定的结论。C选项,“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是确定性信息,不符材料意思,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5.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辨析的能力。
根据材料“>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可知,A选项将“可能”的信息表述为确定的信息,故不选;“>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可知C选项错误;“>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可知D选项错误。由“>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可知B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