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公务员考试B类申论真题范文:论乡村旅游的文化性
论乡村旅游的文化性
当下,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渴望亲近和回归自然,向往乡村淳朴、温馨的生活氛围,自驾游、乡村采摘游、农家乐游成为时下流行的休闲方式。乡村旅游热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开发过度、牺牲原生态村庄环境、“城市化”倾向等不和谐现象。究其原因,是忽略了乡村旅游的文化性。文化性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质朴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乡村不同于城市的地方在于最自然的风光和最淳朴的文化。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千篇一律的“城市化”倾向,违背了乡村本身的文化特点。走进丽江、西塘等知名古镇的街头,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酒吧,与城市基本无异。旅游开发的过度商业化不仅破坏了农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也侵蚀了乡村的文化性和村民的思想。农村质朴的民气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利益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此外,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定位不准,忽视乡村本身特色文化是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
发挥乡村旅游的文化性,应当重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挖掘当地历史传承和特色文化。世界旅游组织把乡村旅游解释为以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而当前旅游景点纪念品千篇一律,丝巾、手帕、刻字工艺品等泛滥,无论到哪里都可以见到同样的商品,毫无文化性和个性可言。一方山水,一方人文,旅游如果离开本土文化,是不完整的。乡村旅游的产品应当具有不同于城市商业的特色。融合当地历史文化的说唱艺术、表演艺术、工艺品、美术品是最有垄断性和无法复制的旅游资源。如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大型实景演出深受游客的亲睐和钟情,这是将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我们一方面应当认识乡村文化在旅游当中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和继承。只有我们重视对传统乡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才能更好的提高,提高乡村知名度,增加乡村社区的自豪感,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规范。
发挥乡村旅游的文化性,需要加强服务教育,培训村民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引导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乡村旅游的魅力就在于真实而质朴的旅游服务,村民由于受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对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业非常陌生。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扶植乡村旅游发展,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处境,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宣传教育,真正树立农民的环保意识、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从根本上保障村庄原生态环境,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在坚持乡村旅游生态性和有限性的基础上,重视经济性。只有提高农民经营管理的能力,才能切实借农强旅,把握机遇,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工作。
正如旅游学家科林•比姆所说:“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对于农村旅游来说,农村的文化就是农村的财富。因此,我们只有重视乡村旅游的文化性,重视人文精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够为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