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模块训练(43)
1.张某把所有的闲钱都投入H股,结果被套牢了,吕某炒股从不选H股。
据此,可以推出:
A.吕某炒股没有被套牢
B.张某通过购买其他股票摆脱困境
C.吕某没有被H股套牢
D.张某如果不选择H股就不会被套牢
2.某教师对美国高中生和中国高中生做了一项测试,他问被测试者相同的问题“一张A4纸如果对折,最多可以折几次”。结果发现,听到问题后,大部分美国高中生马上开始动手折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折的次数;而大部分中国高中生听到问题后马上回答“无穷多次”。这位教师由此得出结论:美国高中生注重实践,而中国高中生注重理论。
以下哪项是这位教师得出结论所必须假设的:
A.理论与实践是相互对立的
B.只要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问题,就是注重实践
C.只要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问题,就是不注重理论
D.只要马上回答“无穷多次”,就是不注重实践
3.统计表明,某国的火车事故多发生在南部地区,因此在北部地区坐火车更安全。
以下哪项最能反驳上述论证:
A.该国北部的火车车速较慢
B.该国南部的火车线路比北部多得多
C.该国南部的许多线路已经使用动车组了
D.该国北部大部分地区为山区,更适合汽车行驶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张某投H股,结果被套牢。吕某不投H股。由“吕某炒股从不选H股”可知,吕某没有被H股套牢,C项正确;吕某是否被其他股套牢,张某是否通过其他股票摆脱困境,是否不选H股就不会被套牢,题干都没有体现,无法推出,故A、B、D三项均无法从题干推出。
2.B【解析】题干根据美国高中生听到问题后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的表现,得出美国高中生注重实践的结论;根据中国高中生听到问题后马上回答“无穷多次”的表现,得出中国高中生注重理论的结论。题干缺乏研究对象的不同表现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要得出题干结论则需要一定的假设,即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就代表注重实践,马上回答“无穷多次”就代表注重理论。题干中只提到了对理论或实践的“注重”,而没有提及“不注重”的情况,排除C、D两项;题干更没有说“注重理论(实践)”就是“不注重实践(理论)”,排除A项。
3.B【解析】论点为:“在北部地区坐火车更安全”,也就是说南部火车事故发生率高于北部。论据:火车事故多发生在南部地区。事故率=事故数/运营数。因此,根据题干中“火车事故多发生在南部”的条件,要得出题干的结论,隐含前提是南北部火车线路数(运营数)相同。B项“该国南部的火车线路比北部多得多”直接否定了这一隐含前提,推翻了题干的论证,符合题干要求;A项中的火车车速、C项中的动车、D项中的汽车均属无关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