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模块训练(45)
1.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B.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
C.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
D.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
2.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大致意思是要求学者能较好地掌握研读经典和撰写论文所需要的语言文字。这一点具有普适性,而对于研究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印度文化的学者来说尤其重要。没有扎实的古文字功底,不熟练掌握英语、梵文等外语,仅从白话本、汉译本这些第二手资料入手来做学问,固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不大可能成为学术大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掌握古文字和外语是搞好学术研究的前提
B.占有第一手资料才能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
C.正确解读语言文字是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D.语言文字功底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度与水平
3.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怀抱走向世界。
文中“和而不同”指的是:
A.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互不相连
C.中华文化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
D.中华文化要和其他民族文化由不同逐渐走向融合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越来越多的儿童图书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然后分别从读者年龄段和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具体列举了作家的不同定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儿童图书作家定位的细化问题,与之相符的为B项。A项偷换概念,写作目的与写作对象并非同一概念;C项过度引申,不能从文中得出;D项主体偏离,文段强调的是儿童作家,而非整个作家群体。
2.D【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语言文字功底的重要性,接着从反面进一步解释说明,可见作者意在强调语言文字功底影响学术的水平和深度。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项。 A项,“掌握好古文字和外语”是反面论证中阐述的内容,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文段重点是谈论“语言文字功底”这一概念,而非“一手资料”,排除;C项,文段重点在谈掌握语言文字,而非解读语言文字,排除。
3.A【解析】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指面对其他民族文化时,中华文化应秉持的开放、和睦的态度。B选项“互不相连”的表述明显错误;C选项片面强调“兼收并蓄”;D选项过于强调“融合”,抹杀了“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