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每日练习(2017.7.21)
1.一次,皇帝称赞《文选》中郭璞的《游仙诗》写得好,石动筒听了说:“如果让我来写,肯定胜过他一倍”。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就令他也写一首,看看如何“胜过一倍”。 石动筒说:“郭璞的《游仙诗》里有两句话:‘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我做两句:‘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这难道还不胜过他一倍?”
这则故事中的石动筒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偷换概念
B.错误类比
C.因果倒置
D.自相矛盾
2.快乐是非常个人的,也是非常主观的,它与物质、环境相关,但是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他人的快乐,未必是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快乐,也未必是他人的快乐;将自己的快乐告诉别人,未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别人将快乐告诉自己,也未必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根据以上陈述,能够得出以下哪项?
A.他人的快乐可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B.自己的快乐可能是他人的快乐
C.他人的快乐可能不是自己的快乐
D.自己的快乐可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3.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采访技巧》一书中尖锐地剖析了“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由此可以推出:
A.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B.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提问
D.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石动筒所说的“肯定胜过他一倍”的意思是对于郭璞的《游仙诗》中的具体的数量单位“千仞”“道士数量”;皇帝理解的“肯定胜过他一倍”的意思是石动筒做的诗比郭璞的《游仙诗》的质量要高出一倍。两个人对于“肯定胜过他一倍”理解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所以属于偷换概念。
2.C【解析】根据题干已知信息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他人的快乐未必给自己带来快乐,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推不出可能,选项内容正确性无法得知,排除;B项:题干自己的快乐未必是他人的快乐,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推不出可能,选项内容正确性无法得知,排除;C项:题干他人的快乐未必是自己的快乐,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正确,当选;D项:题干自己的的快乐未必给别人带来快乐,未必等价于可能不,推不出可能,选项内容正确性无法得知,排除。
3.C【解析】除非这个关联词可翻译为否1→1的方式,题干最后一句话翻译为:-没法回答→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即:回答了→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A项: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是否能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原文当中完全没有提到过,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排除;B项:可翻译为:没法回答→没有(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否前→否后,与题干的翻译形式不一致,排除;C项:可翻译为:回答→含糊不清或枯燥无味,与题干翻译形式一致,当选。D项:说因为采访对象抓不住要点而做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原文说的是采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不等同于泛泛或言不由衷,属于概念的偷换,并且这么回答的原因是什么题干也没有提到,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