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青年需化解对公务员的误读
评论:青年需化解对公务员的误读
乘着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新一轮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大幕开启。
追溯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向来都是历代知识分子的期待和向往。正因此,当时代变幻,思想绵延,承载着为国选才与个人成长脱变重任的公务员考试总是成为“万众瞩目”的话题。于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甫一开始报名,就再次引起社会大众热议。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不少人对公务员考试的一种直观形容。的确,在大浪淘沙、过五关斩六将般的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诸多环节中最终胜出的人终究只是少数。从近十年的数据看,最热岗位在去年出现,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报名截止后它的竞争比达到了9837:1,万里挑一可谓名不虚传。即使把数据平均开来看,基本上历年报录比也在50:1左右,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究竟是何原因让大家对国考如此热衷?有人说,考上公务员就是“登上天子堂”,从此就可以出人头地;也有人谈,进入体制内,就可以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衣食无忧、享受人生。这类认为考上公务员即可放马南山,从此逍遥自在,成为人生赢家的想法,都是普罗大众对公务员“美好生活”的误读,是对国考和公务员的过度神化。
同时,误读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国考热,一些人认为上百万莘莘学子涌向公考战场是一种趋利的表现,更有甚者评论“大环境是经济下行,这些独生子女逃到避风港,铁饭碗吃的舒服还不累!”,类似的谴责、嘲讽甚至挖苦,不一而足。具体到公务员的形象上,有一种“极端”声音认为,自2012年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砍除了公务员的各项“灰色利益”,因为油水变少了,灰色收入变没了,这些公务员熬不住了,所以频繁离职。
本质上说,对国考的过度神化或妖魔化都不是实践基础上的精准解读。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在如今正转化为对公务员考试“上岸”的憧憬,这种憧憬既有“正面”的向往,希冀轻松愉快、福利多多,也有负面的解读,认为公务员就是好吃懒做拿好处,没有好处了就拍拍屁股走人。理性来看,这些观点既有失偏颇又徒劳无功,除了撕裂已有的共识,对推动社会进步毫无意义。
实事求是地说,公务员和教师、医生、记者等并没有本质差别,都是一种普通职业,每份工作、每个岗位都会依据工作的种类、性质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使命担当,责任坚守。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执行下,在打虎拍蝇的强压之下,如今的公务员们,加班加点是常态,灰色收入也早已绝迹。公允地说,没有一颗坚定信念为民服务的心,抱着“上岸”就一劳永逸的心态,甚至还妄图以“权力”谋取私利,那公务员的队伍终究是不可能接纳你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社会期待着最优秀的人才能够加入这支队伍,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广大报考的青年,要有清醒的认识,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接受锤炼摔打,增长丰富阅历;不断进步的社会,也要以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国考以及其背后的广大公务员队伍,跳出各种神化和妖魔化的思维。只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多些理性引导,还原公务员们最真实的面貌,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让“无心插柳者”打消念头,让心怀理想者更加振奋,也才能让新涌入的新鲜的面孔逐步成长为为人民服务的中坚力量。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可以选择在各个领域去求索,去实践,去放飞自我。而一旦选择了这条人民公仆之路,且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放飞青春梦想,贡献青年力量。社会也期待越来越多带着雄伟抱负走向为人民服务岗位的青年们,展现出最美好的奋斗姿态。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